现代信号处理学习笔记(三)信号检测

现代信号处理学习笔记(三)信号检测

通过观测数据判断信号是否存在,这一问题称为信号检测。

目录

前言

一、统计假设检验

1、信号检测的基本概念

2、信号检测理论测度

比率测度

概率测度

3、决策理论空间

二、概率密度函数与误差函数

1、概率密度函数

2、误差函数与补余误差函数

三、检测概率与错误概率

1、定义

2、功效函数

四、Neyman-Pearson准则

五、一致最大功效准则

六、Bayes 准则

总结

前言

通过将信号检测视为统计假设检验问题,就可以采用一种通用的数学框架讨论和分析不同情况下的信号检测。本章正是从这一视角出发,对信号检测的有关理论、方法与应用展开讨论。

一、统计假设检验

从理论层面讲,信号检测理论(signal detection theory, SDT)是一种统计假设检验理论:通过分析来自实验的数据,对模棱两可的刺激源(或称响应)作出判决:它究竟是由某个已知过程产生的信号,抑或仅仅是噪声而已。信号检测理论广泛应用于差异悬殊的众多邻域。

1、信号检测的基本概念

传感过程由传输和感知两个过程组成:物理世界的信(号)源经过传输和转换,变成可以观测的数据;然后通过传感单元感知或观测。被感知的物理过程或现象称为刺激源,感知或传感结果称为观测数据。由于单个数据难以做出正确的统计决策,所以有必要使用一组观测数据,经由检测单元对该组观测数据做出统计推断或者决策。得到的推断或决策结果称为响应。这一响应通过显示单元输出。

从计算角度看,信号检测理论是一种计算框架(computational framework),它描述如何从噪声中抽取信号,同时对可能影响抽取过程的偏差和其他因素作出解释。

在信号检测中,现实情况分为信号存在和不存在两种情况,其中信号不存在对应为噪声存在。决策或判决结果要么“是”(肯定),要么“否”(否定),为择一判决。因此,会出现以下四种判决结果:

真正(True Positive, TP):

说明信号存在,并且判决结果正确地肯定了信号的存在。

真负(True Negative, TN):

说明信号不存在,且判决结果正确地否定了信号的存在。

假正(False Positive, FP):

说明信号不存在,但判决结果错误地肯定了信号的存在,这通常称为“误报”或“假警报”。

假负(False Negative, FN):

说明信号存在,但判决结果错误地否定了信号的存在,这通常称为“漏报”或“假负警报”。

某个刺激源或响应在实验总次数所占的比例(proportion)又称频次(frequency)或者概率(probability)。

信号检测理论中的四种响应发生的相对频次不是彼此无关的。

信号与噪声识别的主要错误来源有以下三种:

刺激源可能超出了标准的可视窗口(信号≤噪声):例如紫外线,可视窗口减小(实验或者生理上的),又如色盲等。

刺激源可能被外部噪声所“掩蔽”,造成信噪比减小。此时,又分为以下两种情况。噪声增大(外部噪声严重影响检测机制)或者空间/时间模糊性增加(例如泥浆溅射效应)。信号减小(外部噪声激活了抑制机制,导致信号的边缘掩蔽)。

换能器或传感器的变化(实验或神经诱导的增益控制效果规范化失败)。

2、信号检测理论测度

信号检测理论测度(SDT measure)可以用比率或者概率表示。

比率测度

使用比率表示的测度有命中率和虚警率。

命中率(Hit Rate):命中率表示正确检测到信号的比率,即在信号存在的情况下正确地肯定了信号的存在。命中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:

相关数据

肯德基劲爆鸡米花(大/小)11.50元/大份
bt365最快线路检测

肯德基劲爆鸡米花(大/小)11.50元/大份

⌛ 06-29 👁️ 9654
松鼠记账如何注销账号 账号注销教程一览
bt365最快线路检测

松鼠记账如何注销账号 账号注销教程一览

⌛ 06-27 👁️ 7062